(二)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2015年底,国家发改委按照公开透明、协调发展的原则,对煤电价格的联动机制进行了完善,明确对煤电价格实行区间联动机制,以适应煤炭电力市场的形势变化,促进煤炭电力行业的健康协调发展。
同时,该公司向政府和能监机构积极汇报电网情况,争取政府、能监机构以及发电企业的理解和支持。沪苏、沪皖2017年电能置换框架协议的达成,促使通过置换交易实现了跨省低谷调峰能力互济,充分发挥了大电网优化能源配置的优势,为上海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,全力消纳西南水电等市外清洁能源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上海汛期低谷调峰困难的缓解,也将更有力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国网上海电力高度重视,积极与兄弟省公司洽商,通过电能置换交易帮助上海消纳低谷电。在各兄弟单位的帮助下,国网上海电力圆满完成国家电力市场清洁能源交易计划。2016年12月22日,国网上海、江苏、安徽电力2017年跨省电能置换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上海举行。上海汛期低谷调峰困难的缓解,也将更有力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。
2017年全年将置换电量25.24亿千瓦时,其中沪苏置换电量6.16亿千瓦时、沪皖置换电量19.08亿千瓦时,汛期上海获低谷调峰支援容量最大达250万千瓦。为缓解2017年汛期上海电网低谷调峰矛盾,消纳区外水电清洁能源,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与国网江苏、安徽省电力公司达成年度电能置换协议,在汛期帮助上海消纳低谷电量。国网重庆电力主动上门为企业开展内部用能咨询服务,优先支持配套电网建设,在工业、商业和民用三大领域,大力推广多种新型电能替代技术,包括商用电磁灶、热泵电烤烟,以及机械蒸汽再压缩等。
实施电能替代后,一个玻璃窑炉每天就可减少两三千元运行费用,算下来每年可为我们节省近千万元该公司工程师卓炜中告诉记者,建厂时,公司已投入7亿余元建设环保装置。目前,改造已经完成,发电厂当前的排污标准二氧化硫不高于35mg/m3;烟尘不高于10mg/m3;氮氧化物不高于50mg/m3,均在超低排放标准范围内。每日环保数据上传环保部实现污染物24小时在线监控脱硝、除尘、脱硫就是我们发电过程中主要需要进行的三大项排污处理,据卓炜中介绍,三项装置,都是投入大成本采用最为先进的技术。
脱硝系统每年的运行成本将近1000万元。右侧的脱硫装置是最大的,约有50米高,外观看起来像巨大的黄色塔楼。
当前,我们所有的污染物排放量,都会随时上传至国控企业的监控平台,每时每刻的排量都已纳入从县一级到市、省,再到环保部的监控之中,卓炜中表示,改造虽已完成,但公司将继续做好环保设施维护,严控污染物排放,将节能减排作为己任。据明达玻璃(成都)有限公司管理处经理陈永昌介绍,为了将生产污染降到最低,2013年,公司投入2680万,建设了两套环保治理系统烟气脱硝设备,对制造玻璃产生的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进行催化、还原为无毒无污染的氮气和水,同时对烟尘进行电除尘收集、循环利用。此外,陈永昌还介绍,公司还在2012年启动了余热发电工程。前天,原本是脱硝设备的检修时间,陈永昌称,为将污染降到最低,公司决定推迟检修,确保在重污染天气期间,环保治理系统能够正常运转。
金堂电厂提前4年实现 国家要求的超低排放标准前日,国电成都金堂发电有限公司的环保排污装置改造,彻底竣工完成。记者看到三组环保装置相邻建设。中间的除尘装置也有约30米高,外观如同建筑,但包裹着金属外层。此后,公司的烟囱里已基本看不到有烟排放。
左侧的脱硝装置,一端与40多米高的发电机组相连接,一端看上去是约30米高的建筑,其中管道错杂,机械构造繁复,看起来工程浩大。也就是将玻璃窑炉高温烟气中的热量通过余热发电工程进行转化,每天的发电量将近10万度。
比如脱硝装置,采用了2+1催化剂,更换并增高两层新催化剂,增设了大颗粒灰拦截网和输灰系统,设计脱硝效率>91%,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低于50 mg/m3,可全面达到超低排放标准。脱硫装置的改造应用了单塔双循环技术。
设备在2014年7月正式投入运行,主要用于氮氧化物的减排。记者昨日来到国电成都金堂发电有限公司内,庞大而构造复杂的发电机组占据了几乎大半的厂区空间,而在庞大的发电装置中,三组环保系统又占据了极大的空间,令人惊叹。耗资4亿余元,这套设备升级后,该企业现已成为西南首家率先实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的电厂。除尘装置则是在双室五电场的基础上,改为前两级电除尘加后三级布袋除尘装置,除尘器除尘效率可达到大于99.96%。为了降低污染排放量,承担企业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,成都的许多企业都将环保、节能放在重要位置上。而同样位于金堂的明达玻璃(成都)有限公司,不仅投入数千万建环保处理系统,还利用生产余热进行发电,节约能源。
经环保部门24小时在线监控,烟囱氮氧化物排放量仅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,远低于国家制定的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。记者了解到,成都众多企业,都在环保设施上进行了大力投入,并且随时都以最严格的排污标准进行自我要求。
这项耗时4年的环保设施改造工程,耗资4.4亿元。前日,国电成都金堂发电有限公司的环保设备改造彻底竣工完成。
而到了2013年前后,公司又投入4.4亿元开始环保装置的改造升级。明达玻璃投入两千多万建环保设备 利用生产余热发电节能玻璃制造类企业,也属于环保重点监控的企业类型。
在金堂的一家玻璃生产企业明达玻璃(成都)有限公司,就进行了大量投入进行排污处理,将污染物排放降到最低。这项技术在金堂电厂的应用,不仅脱硫效率大于99.1%,出口的二氧化硫浓度可实现小于35mg/m3,更为国内许多电厂的排污设施改造提供了基础资料和范本。改造完成后,国家要求2020年前实现的超低排放标准,提前4年在该企业得到了实现前日,国电成都金堂发电有限公司的环保设备改造彻底竣工完成。
此后,公司的烟囱里已基本看不到有烟排放。比如脱硝装置,采用了2+1催化剂,更换并增高两层新催化剂,增设了大颗粒灰拦截网和输灰系统,设计脱硝效率>91%,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低于50 mg/m3,可全面达到超低排放标准。
脱硝系统每年的运行成本将近1000万元。而同样位于金堂的明达玻璃(成都)有限公司,不仅投入数千万建环保处理系统,还利用生产余热进行发电,节约能源。
记者昨日来到国电成都金堂发电有限公司内,庞大而构造复杂的发电机组占据了几乎大半的厂区空间,而在庞大的发电装置中,三组环保系统又占据了极大的空间,令人惊叹。该公司工程师卓炜中告诉记者,建厂时,公司已投入7亿余元建设环保装置。
前天,原本是脱硝设备的检修时间,陈永昌称,为将污染降到最低,公司决定推迟检修,确保在重污染天气期间,环保治理系统能够正常运转。金堂电厂提前4年实现 国家要求的超低排放标准前日,国电成都金堂发电有限公司的环保排污装置改造,彻底竣工完成。经环保部门24小时在线监控,烟囱氮氧化物排放量仅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,远低于国家制定的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。脱硫装置的改造应用了单塔双循环技术。
为了降低污染排放量,承担企业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,成都的许多企业都将环保、节能放在重要位置上。记者看到三组环保装置相邻建设。
而到了2013年前后,公司又投入4.4亿元开始环保装置的改造升级。左侧的脱硝装置,一端与40多米高的发电机组相连接,一端看上去是约30米高的建筑,其中管道错杂,机械构造繁复,看起来工程浩大。
明达玻璃投入两千多万建环保设备 利用生产余热发电节能玻璃制造类企业,也属于环保重点监控的企业类型。耗资4亿余元,这套设备升级后,该企业现已成为西南首家率先实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的电厂。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 春风得意网 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